关于县级建立艺术馆的建议

   刊发时间:2008-02-25   作者:张海

一、建立县级艺术馆的意义

  当前,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他们己不再满足于看电影、电视,而是通过参与、体会、利用文化艺术来陶冶情操,提高生活情趣,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农村先进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建立具有展示、演出等多种功能的县级艺术馆,可以此为平台,在当地举办书画艺术展览和戏曲、歌舞的演出等相关艺术交流活动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县级艺术馆上承政治宣传的导向作用;下承百姓,起着凝聚民族团结、培养基层艺术骨干、民间艺术的保护作用。艺术馆既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平台,又是联结百姓的纽带,在构建和谐社会、完成公共艺术体系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艺术传媒多元化、艺术种类多样化、群众艺术需求多样化的条件下,加强县级艺术馆的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先进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县级文化设施的现状

1.县级文化资源总量偏少,缺乏必要的文化硬件设施

  从我国农村县、乡、镇的状况来看,除个别地方条件略好外,大部分地方文化设施相当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多数县没有专门陈列和展示书画、摄影艺术作品的场所。即便以县城来看,影剧院、戏曲舞台多为20世纪90年代所建,年久失修,有的还是木制顶棚的老建筑,而且线路老化,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艺术作品展览场地更谈不上,根本无法举办像样的各类展览。与发达国家根本无法相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2.县级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捉襟见肘,文化建设投入有限;二是政府投入文化建设资金总量偏少,严重制约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是文化建设氛围不浓,社会力量参与缺位。县(镇)领导干部对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就行了,有的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

3.县级农民文化生活单调匮乏

  与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相比,农村文化生活发展滞后,主要表现为:文化生活消费偏低。多数农户几乎没有文化消费概念,有些家庭文化生活年支出几近于零。文化生活方式单一。多数乡村的文化生活所拥有的仅是看戏、舞龙灯活动等,而这些活动大多与重大农事活动和逢年过节紧密结合在一起。文化生活品味不高。农民的消遣活动多是走亲访友、串门、闲聊、看电视、聚众喝酒,甚至赌博打牌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等。

三、建立县级艺术馆的措施

1.以法建馆,从法制层面加强艺术馆的建设

  由于缺少法规的指导、规范和约束,因此各级政府和领导对艺术馆重视程度和建设力度不够。因此,应当尽快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艺术馆管理条例》,建立规范的全国艺术馆管理体制。从急剧变革的社会文化建设进程看,加快艺术馆建设的进程是与时代进步和社会需求是相符的。

2.加大对艺术馆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

  参照“公益性”事业单位财政职责,县级艺术馆的建设面积应当以5000平方米至10000平方米为宜,包括办公、各类训练场地、展厅、剧场等必备设施。

3.采取多种筹资方式解决艺术馆资金问题

  艺术馆是公益性的社会事业,其性质决定了政府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单靠政府投入已远远不够,必须建立多渠道投入的机制。一方面,各级政府要适当增加文化事业的财政预算,尽可能满足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要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政策,鼓励社会各界以投资、集资的方式兴办艺术馆,积极发展业艺术馆事业。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法律维权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箱:zhsfysg@126.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065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169号   技术支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