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书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刊发时间:2010-10-08   作者:孟会祥

  张海先生在繁忙事务之余,创作研究,丝毫不懈,每有佳作问世。古来书家,虽一例勤奋,而视书法为平生事业,孜孜以求,盖以当代书家为甚。张海先生尤其失志不移,乃有大成,宜其表率群彦,担荷继往开来之重。日前,得见新作隶书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则其技巧更加圆熟,面目愈加独到,试赏析之。

  2005年,我在《读张海》一文中,曾经对张海先生隶书的发展历程和不同面貌作过概略的分析。我认为张海隶书经过正书阶段、行书阶段、草书阶段。所谓“正书阶段”,指筑基于《礼器碑》、《曹全碑》等汉碑的纯粹风格;而“行书阶段”则指羼以汉简,强调书写性的“张海风格”,这一风格因为开风气之先,当时影响至为深广;而“草书阶段”则主要以《封龙山颂》为潜在支撑,汲取汉碑、汉简,行草书乃至楷书的有益因素,鼓以真气,放笔直抒胸臆,不复以姿媚为念,从而形成的“草隶”风格。当然,这三个阶段不是线性的。即使近年,张海先生也多次运用不同的笔法语言、不同的图式构造进行创作。海蒸为云,云降成雨,雨汇入河,河注于海,在这样的回还往复中,各种面貌得以补充修正,而主体风格日益丰沛饱满。就打造风格过程的知人自知、笃定不移而论,一时群贤,实难出其右。

  《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草隶风格的近作。较之以往作品,更有堂皇正大、发扬蹈厉之气。一以平正、一以宽博,遂遥接汉隶之雍容沉厚;一以生犷,一以简率,乃别树草隶之恣肆飞扬。雍容沉厚、恣肆飞扬即张海隶书所创造的审美范畴。而雍容沉厚,本是汉隶原有之美。恣肆飞扬,又见之于历代行草书;即使在隶书范围内,汉简帛书乃草法之祖,恣肆飞扬的风格亦不鲜见。张海的创造,即在于不取简帛书之姿媚婉娈,不取汉隶之正襟危坐,而熔汉隶的博大沉雄与汉简帛的飘举飞动于一炉。这使得他的苦心经营,既获得坚实的古典支撑,又自我作古,别树一帜;与离经叛道、师心自用、闭门造车、装疯卖癫式的所谓创新,有冰炭之别。他的创造,仅仅比古人多了一步,也正契合其“一厘米论”的著名观点。往者有人不认可张海先生的创造,认为张海隶书已不再姓“隶”,实不知其笔笔皆非古人,而又笔笔皆古人耳。

  独有的笔墨语言和结构形式是实现其创造性的必由之路。

  就用笔而言,张海先生当然也是自清人隶书获得了最基本的隶书点画语言。其早期书作的应规入矩,奠定了其后突破藩篱的基础。数十年间,铅华洗尽,逐渐由恪守章程、不越雷池,过渡为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从蚕头雁尾,波挑分明过渡为几不取清隶一笔。对这一过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内之则见识、心性;外之则工具、技法。张海先生舍长锋羊毫而取长锋硬毫,工具导致了点画生犷狠辣的特征。同时,表里与工具的改变,其书不强调点画的妥帖整饬,而务追书写过程的酣畅自然。也就是说,他对习见的隶书标准点画形态符号有所扬弃,而对书写过程投入了较多的关心;对“空间性”进行了大胆改造,而对“时间性”进行了大胆开拓。由此,形成了成体系的张海隶书点画符号。如短撇画的重按抢出,长横画的裹锋摇曳,横折画的翻折出肩,波画的删尽波脚,以及笔画回环时形成的纽状笔迹等,也便为张海所有,为他人所无,可谓绝去依傍,戛戛独造。很多人认为张海隶书中方笔的运用来于魏碑。张海先生乃洛阳偃师人,又擅长魏碑体,这一说法自有一定的道理。实际上这些特征的打造过程,还不止是简单的技巧移植。魏碑的刚狠痛快,一方面来于刀意的介入,更深层次则来于北方民族铁马秋风式的豪爽凌厉。张海隶书长锋硬毫的工具,副以老辣深刻的笔下功夫、爽利果敢的行笔过程、不拘苛细的审美诉求,也便与元魏风尚时相一致。

  有什么样的笔法,也便有什么样的墨法。张海先生不尚浮华,用纸一例素白,用墨也不强以求变。其隶书中时见飞白,皆非出于有意,而是书写过程的自然迹象。因此,其飞白牵丝,略无犹豫迟缓,而是充满张力和速度。其重墨处若苍山欲雨,浓重而润泽;其无墨处则风啸密林,令人惊悚。正是重笔重墨、疾运飞白与细画之间的错杂间出,使张海隶书虽不取点画形态的完备圆熟,却可读可品,毫无单贫之感,而时有意外之致。

  有什么样的笔法,也便有什么样的结体。张海隶书结体本于汉碑,以《礼器碑》、《曹全碑》、《封龙山颂》等筑基,以简帛书、魏碑为用,而出入行草,化裁多方。其基调是宽博、平正,因而有正大气象,然而并不刻板于四平八稳、方方正正,而是结合时间性的展开,因势赋形。横画排叠作为隶书结体的重要元素,在张海隶书中似乎被无意带过,于直中取曲、曲中取直,他似乎都不介怀,而是本于笔势,自然舒张,可谓删尽机巧,素面朝天。正因为不悖于自然,浚发于灵台,所以毫无匠作之卑,而独得傲岸之大。同样本于笔势,框形结构多被处理成梯形或倒梯形。这一构成在魏碑中固然常见,在隶书中似乎前无古人,张海先生可谓大胆犯险,气魄惊人。然而这一结构的紧致感并没有伤害张海隶书的博大沉雄,反而增益了其奇瑰动宕。要之,这一结构的创造,出于行笔的自然结果,而非出于炫奇哗众。所谓大者,自然最大。

  三思难下笔,一技几成家。张海先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远大抱负,皆注于书法。他数十年来的实践,实现了自己“精品意识”、“代表作”、“一厘米论”等重要理念。当我们面对张海隶书时,不唯可以获得审美愉悦,似尚应于其奋力创造,深长思之。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法律维权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箱:zhsfysg@126.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065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169号   技术支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