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书法复兴背景下的张海书法创作寻绎

   刊发时间:2010-09-13   作者:姜寿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原书法的复兴,无疑构成当代河南文化重大事件,它预示着自南宋之后持续衰落的河南书法开始寻觅到一个趋于全面复兴的历史契机,而伴随着河南书法的复兴,也表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母体文化的中原文化开始走出历史低谷趋于全面崛起。由此,河南书法复兴是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它不仅仅是河南地域书法的崛起,而是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可以说,河南书法从它走向复兴的一开始,使带着特有的中原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华夏文化气质,而为当代书法的整体复兴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并以其所裹挟的传统力量为当代书法奠定了文化基点。这也是为什么河南书法会在长期积弱积贫的状态下,挟雷霆之势一发而不可收,一跃成为当代书法重镇,与京派海派蔚成三足鼎立之势的原因。

  作为生长在中原这一传统文化厚土中的河南书家,他们既有着本然的先天文化优势,同时,也有着强烈的文化焦虑与忧患抗争意识。面对深厚的中原书法历史传统与现实创作贫瘠的巨大落差,他们感受到一种来自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压力。正是在历史与现实的文化冲突和焦灼思考与外来现代文化审美思潮冲击下,一种缘于集体无意识的书法创造价值追寻轰然勃发了。它缘于一种新感性的生命冲动,同时,也有着来自远古文化的内在支撑。有学者认为,当代书法复兴是民族生命久被压抑的诗意狂欢,更类似于一种文化仪式,使现代生命人格在古代书法这一古老文化图腾中升腾。

  在中原书法复兴的当代进程中,张海无疑起到领袖群伦作用,或者准确地说,中原书法复兴局面的形成与张海强有力的组织与引导密不可分。如果说中原书法的复兴是势所必然的话,那么,张海对于中原书法形象的塑造则在其历史复兴必然的前提下,使其具有了当代意义与当代高度。由此,河南当代书法已与张海这个名字密不可分了。作为河南书法的领军人物,张海已成为河南书法的同义语。

  当然,卓越的书法组织家,这还仅仅是张海书法整体才能的一个方面,同时,他还以卓荦的创作实践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和成就的代表性书家。

  从当代书法创作大势来看,当代复兴初期所形成的后碑学语境,使张海无一例外地首先面对着碑学问题。而由于中原篆隶古法传统的笼罩,便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显了。当然,碑学语境的转换,使得张海不会再去重复碑帖融合的老路,而是要面对与解决新的碑学问题。张海对汉碑、魏碑的融合以及对汉简的探索,便显示出他对碑学新的研悟与阐释理路。作为中原书家,对汉气的追求,使张海自然对汉碑情有独钟,他的隶书取法《封龙山》,沉厚蕴劲,可以说汉碑构成张海隶书的风格底蕴与原型。但是,他并没有像其它河南代表书家那样将风格定着在汉碑上,而是力图将汉碑与魏碑这两大中原碑学原型打通,将汉碑的朴茂与魏碑的斩截裁成一相。也就是将气与力的表现结合起来。这应该说构成张海隶书探索的一个核心审美价值追求。此外,远不止于此的是,隶书的当代性和审美的主体性,更促使张海冲出古典隶书的审美框范,而极为追求表现性与自由书写的韵致。他以汉碑、魏碑之气骨融汉简之韵的写意隶书,便显示出这种追求。在当代隶书探索中,张海无疑是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之一,他的写意隶书被书坛誉为“张海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张海隶书的自由审美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生命感性的价值追寻。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人们对张海书法过于理性化的习惯看法。也就是说,理性化只构成张海书法创作的表面,而在深层,自由审美和审美感性则始终构成张海书法的内核,并成为他风格追寻与风格递嬗的动力。颇能说明这一点的是,他在汉简写意隶书基础上跨越式地草书追寻。应该说,从一开始草书作为风格母题,便贯穿着张海书法的全部,因而,从汉简到草书的追寻,便构成题中应有之义。而愈到近年,草书在张海整个书法创作中所占的份量也愈益加重。他的草书从早年汉简追求勃发的生命感性到当下以骨生势的内在韵味抉发,推动其创作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境。而考虑到张海已年届七旬,又未尝不可视作张海书法老年变法的鱼龙化变。从张海近期展览作品的集中展示中,可以看到,对长锋的驾驭和线条的夭矫品格以及内在骨与韵的张力表现的营构构成张海草书创作的主体审美特征。而在这其中,他对林散之散草笔法及破墨的理悟,成为他近期草书创作的一大突破,同时,也使他有效地泯除了早期碑法一味讲求势与力的刻露之弊,而使韵味与书卷气在书法创作中得到加强与凸显。张海近期草书创作以其老年变法的潜气内转而呈现出不同于已往的创作面貌并臻于技道两进的更高临界状态。种种迹象表现,张海书法创作的关注点已移向草书领域,而他近期草书所显示出的优雅韵味与内在骨力,使我们有理由对他的草书创作超越怀有期待与兴味。依我个见,情感因素将会构成制约或促发张海草书获得阶转与突破的关纽。在中国草书史上,草书大家的创造始终受到主体精神与宇宙精神的双重支配。张旭草书、喜怒、窘穷、愉快、歌舞战斗、日月星辰、花鸟草木一寓于书;徐渭倡言“天下无物非草书”。都显示出书家主体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超迈气概。迈入老境的张海草书,如果不失时宜地张扬与把握形上超迈精神,则他的草书无疑将会获得全幅地审美突破与超越。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法律维权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箱:zhsfysg@126.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065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169号   技术支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