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海《关于代表作的思考》一文的学术价值

   刊发时间:2009-06-21   作者:衡正安

建立标杆以丈量八法

———试论张海《关于代表作的思考》一文的学术价值

衡正安(江苏省文联)

2009年6月21日

  张海先生以其独特的“草隶”书风,对当代书法事业发展的独特贡献,在当今书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书法界的重要人物之一。张海先生虽然不是以书法理论见长,但是对当今书法发展、创作的思考,有着相当的思想性和学术深度,如《努力构建和谐繁荣、创新有为的当代书坛》《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关于代表作的思考》,以及《学书三问》等书法理论文章,在当今书法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关于代表作的思考》一文,不但早在1995年就提出了“代表作”问题,就是时隔十多年之后的今天,也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深刻的思辨性。显然,这么多年来对“代表作”的提出,并没有引起书坛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索。

  “代表作”一文的提出和阐述,不仅指出了当今书家代表作意识的淡薄、阙如,以及产生代表作的标准和意义。而且,也是一种对书法历史上代表作现象的自觉思考。我们对“代表作”问题的深入探究可以发现,代表作不仅只指书家有代表性的作品,其实是树立了书法的时代价值标杆,形成时代书法创作的标准,为逐步构建当代书法科学价值的评判体系提供了创作参照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代表作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代表作”一文的基本内容和价值

  该文从代表作的标准、代表作的产生、确定代表作是艺术发展的客观需要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并进一步确立了代表作必须具备相当的艺术高度、风格含量、时空价值;也阐述了代表作的产生必须借助权威、作者自荐与公众推荐,以及时间的筛选等手段;而且,还深刻、客观的认识到,代表作的确立是艺术发展的客观需要,对艺术的发展、艺术水平的提高、书法批评的科学化,以及书法进入市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者还深刻地指出:“由于书法家没有代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知名度将会越来越小,其艺术形象会越来越模糊;由于没有代表作,常常使书法批评走入误区;由于没有代表作,使后来者很难找出一个继承前人、超越前人的切入点;没有代表作,又常常使一些人虚无主义抬头,产生今不如昔的种种感慨”。应该说,这些观点的提出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深度,特别是在十多年前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独到的眼光,可惜没有引起书坛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我们认为,“代表作”的确立,其意义不仅仅表现在以上诸方面,而且是解决当下“书法标准”混乱的重要基础。代表作其实就是书家在不同时期个人艺术水平的标杆,而不同书家代表作的确立又形成了整个书坛的标杆,这一标杆就是丈量书坛的尺度,就是我们苦苦寻觅的书法评判的时代标准。

二、“代表作”是构建当代书法评判体系的基础

  三十多年来,我国的书法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少有的繁荣景象,特别是书法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是历史上所罕见的。但是,多元并不是不要核心,更不是没有标准;多元是相对于核心而言的,没有了核心就谈不上多元而是一种无序。当今书坛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基本的评判标准和核心价值,因此,也就难以建立一套科学的价值评判体系。然而,我们发现这个“体系”为什么至今没有任何的建树,是因为没有解决诸多基础性的问题,只是停留在人们的观念之上,而“代表作”“经典”“精品”“大家”等命题的提出、思考、付诸实践,就是一种“评判体系”量化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在此基础上构建当代书法评判体系才有了一种依托。

  所谓的“代表作”我认为有三个层次的意义:一是书家在不同年龄阶段创作的,能代表其最高学术价值和独特个性的作品;二是由同时代每位书家的“代表作”共同达到一个“时代的代表作”,形成一种无形的大家公认的“代表作“标准;三是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时代的书法评判体系。这三个层次的建立,将会逐步形成阶梯式的、有序的、不同层面的良好书法环境,使书法创作不断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所以说“代表作”是构成书法评判体系的基础之一。

三、“代表作”对书法创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认为“代表作”的提出对书法创作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古今中外各个艺术门类的都有其代表作和代表性人物,如书法史上王羲之的《兰亭序》《快雪时晴帖》、颜真卿的《祭侄稿》《争座位》、怀素的《自叙帖》、苏东坡的《寒食诗》、黄庭坚的《诸上座帖》等,虽然有的书家在当时就有“千秋”之想的记载,但是,所谓“代表作”大多是后人所赋予的。张海先生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代表作”问题,是一种自觉的理论思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除以上所说的确立代表作是建立科学评判体系的基础之外,代表作也是产生经典作品、诞生“大家”,特别是衡量一个时代的标志。经典之作一定是在代表作中产生,而能够创作出经典书法作品才有可能称之为书法大家。特别重要的是,衡量一个时代的书法发展高低一定是看有没有经典之作,有没有产生代表性书家,而这些的基础都建立在代表作之上。

  因此,“代表作”的提出不仅是一种价值判断,更具有书法创作的典范和引领作用,对当今书法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代表作”的确立有利于书法批评的健康开展

  毋庸讳言,当前真正书法批评的开展非常困难,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和建树,当然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书家没有代表作的参照,整个书坛也没有时代的作品参照系,因此,当今书法似乎出现了少见高原更不见高峰的状况,使书坛成为了一个“平面”。使书法批评没有了目标和针对性而失去了方向,对书家的艺术批评没有学术的“落脚点”,造成了价值判断的混乱、标准的多重,以至于“游戏式”极不严肃的批评现实。

  要使当今书坛开展健康的书法批评,必须建立在代表作之上。其原因有三:一是批评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其代表作。因为,只有代表作才能代表书家一定时期的最高水平,对其的评判才能更见公正、客观;二是没有形成代表作书家慎作批评。因为,没有代表作的书家一定是不成熟的书家,对这类书家的评判没有更大的学术价值;三是对代表作的评判,不会出现多重评判标准。由于当今代表作的缺失,往往会出现批评者和接受者不是面对同一件(或同一时期)的作品,甚至是不同书体、书风的作品,因此,造成了评论标准的多元和不确定性,使书法批评有失严谨、统一和公允。

五、代表作为后人提供了评判的依据

  代表作的产生不仅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而且也为后人评判当代书法艺术高低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我们认为评判一个书家创作水平的高低,一定是依据其达到最高水平的艺术作品,而这个最高水平的作品一定是指他的代表作。同样,评判一个时代的艺术发展水平的高下,也一定是依据这个时代所达到的最高艺术程度。相反如果一个人、一个时代没有代表作,就预示着这个人、这个时代是平庸的没有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特别是给后人对书家和时代的评判带来了困难。所以,代表作不仅对历史负责也是为后人的评判提供了依据。

  综上所述,张海先生十多年前所提出的代表作问题,至今都具有相当的前瞻性。不仅对书法创作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而且对书法评判体系的建立、书法批评的健康开展,以及后人对当代书法艺术水平的评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法律维权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箱:zhsfysg@126.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065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169号   技术支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