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的实现

   刊发时间:2009-04-20   作者:沈鹏

  读张海同志自述学书的文章,几乎是一种享受。我从这篇文章了解他的经历,更因为找到了许多切近的观点而感到兴奋。若能早看他的文章,我新近发表的《自我的发现和肯定》可能会写得更丰富些。

  张海所说“只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能有一点明显异于前人之处就算成功”,我以为是关于继承与创新关系的一种很好的表述。这种表述既表明了继承与创新的一般规律,也有他独到的体会。这种表述可能有人以为“不过瘾”,然而却是真正对待“创造性”的诚实态度和认真精神。需要说明的是:张海所追求的“有一点明显异于前人之处”,是实在而不是虚妄的,是高标准而不是低水平的,是从传统中来而又努力超越的,他由此确立了心目中“成功”的标杆以及为达到成功采取的方法。

  作为书法事业的组织活动家,张海同志以河南为基地并扩大到全国,已经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他以火一样的热情运筹帷幄,深谋远虑,情感与理智的结合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河南书法界在他和他的伙伴努力下受到全国瞩目。我不知道张海书法有没有被他事业名声所“掩”的现象,当我读过张海自述学书的文章,觉得他一直以同样高度的热情与理智,逐步把握创作规律,登上艺术的殿堂。书法创作是一门表现性很强的艺术,比之组织工作更需要悟性与灵感。但是即便如此,书法创作也没有那种绝对地脱离理性把握的“纯粹”感悟。比如:“技”的修炼便不能不带有较多的理性成分。“翰不虚动,下笔有由”这句话便体现了理、法、情、趣的高度统一。张海热爱书法早在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大学学习期间,课余活动除了打球便是练字,他把浓厚的兴趣建立在一点一画的基本功夫上,单是汉碑,《乙瑛》、《史晨》、《曹全》、《礼器》、《孔宙》、《张迁》、《衡方》、《鲜于璜》都一一临写,直到专注于《封龙山碑》,才觉得真正投合自己的口味,原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谈为学第三境界)。至此,张海的“发现”,真是其乐也无穷了。张海自己分析,在这个“发现”之前已经有过“观千剑”、“操千曲”的经历,所以虽然“一见钟情”,却是长期选择的结果。这里我觉得仍旧可以回归到王国维谈为学三个境界的第一个境界,上述张海长期临习汉碑的过程,也即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原来,第一境界已经为第三境界做了重要的准备。没有最初境界,后来的成功是无法想象的。

  从第一境界到第三境界的转移,单以艺术心理学来说便包含了复杂的过程。书法史上留下来那么多名碑巨迹,对于书法家来说常是“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千万朵”是大千世界的客观存在,尽可以游目骋怀,但是真正赏心、会心、可心的只有“两三枝”,真正长久得益、融入作品中成为自己血肉的也常常是那个“两三枝”,当然这与眼前“千万朵”并无冲突,恰好互为补益。此中道理,也正是古人常说的“博涉”与“反约”的辩证统一。

  为什么有人爱好书法而尚碑呢?为什么爱好隶书而独钟某家呢?为什么钟情某家某派而取某一端呢?……这样一类问题是书法创作与研究中时常遇到的,我完全同意张海同志对待学书者提出“学哪种碑帖好”、“某种碑帖与另一种碑帖能否糅合”之类的问题不可能也不应当作简单的回答。学书者能不能从浩如烟海的前代(也不排除现当代)珍品中选择与自己学养、气质、个性相近的对象作为学习的参照,其中既包含了悟性与才能的高下,也包含学书者的个性趋向。《曹全碑》公认为偏于秀美,而王澍褒扬学(《曹全碑》而能“以沉痛求之”,“以清挺生辣求之”的书家。晋唐以来名手都渊源二王,梁同书指出:“却各有面貌,各自精神意度,随人所取。如蜂之采花,鹅王择乳,得其一支半体,融会在心,皆为我用。”这里的“得其一支半体”十分重要,因为二王书法本身面貌异常丰富,不仅每一件名作趣味不同,即每件作品也如珍奇的宝石具有众多侧面,择取“一支半体”是在肯定前人丰富与多样的同时肯定自身,在确认自身的前提下确认前人虽然是“部分”的却是实际存在的价值。比之“全盘照搬”前代大家,这“一支半体”不仅真正尊重自己,也真正尊重古人,并且尊重书法本体——书法艺术从本质上说,是变革的、创造的,以文字为规范的书法艺术具有不可穷尽的开拓性。

  “找到某种书体与自己的气质的感应点”——张海从实践经验得出的总结,符合科学的理论。有这样一句名言:“靠探测深渊的办法来登上顶峰。”(弗洛伊德)我们可以把寻找“感应点”的过程看作是探测心理深渊的过程,看作接触心灵深处敏感区的过程。艺术欣赏、学习与创作中对于某种风格趋同的倾向力应是深层心理因素的综合性反映,并且成为判断艺术家才能高下的一个标志。艺术的多义性,是作品特征的多样性质与欣赏者特殊的知觉和理解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善于找到与自己学养气质相对应的佳作以及佳作中的某一特质作为参照,这件事本身便意味着自身创造力的发现。当然紧接着需要实践,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找寻那个自身也在发展着的“对应点”,于是不断充实、丰富,攀登高峰。按照张海自述,在博涉多种隶书之后,他醉心《封龙山碑》的宽博凝重,然而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临习之后,他继续探测自我心灵的深渊,在严谨规整的汉隶中掺入任意挥洒的韵味,于是简书、行草书又进入了他的领地。

  现在我们看到的张海,是趋向丰富与多样。说丰富,主要指作品内涵不拘限某家某派某种风味;说多样,主要指张海掌握了多种书体。在他那里,为学的“三种境界”始终是螺旋式地上升着进入更高层次。张海最为人熟悉的隶书的面貌是他“众里寻他千百度”得来的,这些年来又继续寻到了许多新感觉,取得令他与观者一起为之欣喜的收获。倘若观者不限于“先声夺人”的定见,他那近二三年来的若干行草书新作水平实际上超出了早些年的隶书,在早先隶书达到的基础上登上了新的高度,都在挥洒自如中有意无意地融进了隶书与简书的笔意,融入了包括王铎在内的笔法章法。他那有隶书作根底的行书与楷书,开拓出别一境界,比如团扇形小楷《春夜宴桃李园序》就不是单学某帖可以达到的。再是实践中经历了一番博与专、多与少、有我与无我等多种辩证关系的反复之后,张海早期学习掌握的隶书也出现了新面貌,偏爱他那幅四尺中堂《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这是在张海书法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当今杰作,是他长期积累达到的一个飞跃,我们没有必要用学究气的办法分析一笔一画的出处,杰作之所以为杰作,就好在它光彩照人,一新耳目,让你分辨不出笔画的由来。我们尽可以说它似某碑(如《石门颂》、《张迁》……),但如作这样的分析,反而降低了作品的高度,模糊了作品的价值。张海这件作品开辟了一个新的格调,用笔如屈铁,如游丝,布局成行不成列,萧散又严谨,空灵又凝重。这是在长期探索之后多种条件齐备时出现的“必然”中的“偶然”,有意中的无意。我在本文开头提到的《自我的发现和肯定》中说过这样的话:创作中发现新的东西要赶紧肯定下来,成为风格中相对恒定的因素,然后再充实,再发展……张海的书法实际上有的已经形成有的初步形成几种不同的风貌,几种风貌之间既可以互相渗透也可以各自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逐步通向灿烂的格局。

  聪慧的张海懂得思维定式具有积极与消极的两重性,懂得稳定性与寻找新鲜感的一致性,懂得从大处博观与从小处求精的辩证关系,他善于通过广泛学习总结经验,再返回到实践中锻炼出实际提高书法水平的能力。我与张海接触中感到他从不迫促、紧张,倒是潇洒和轻松。他的书法中的成功之作,也一样的潇洒、轻松。我深信张海的“有一点明显异于前人之处”因他的自信与谦虚、豁达与勤谨不断向更高的标准迈进。

(原载《张海书法》1995年)

 

“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的展览名称是1995年沈鹏先生为张海书法集撰写的序文题目。较为恰切地概括了张海在书法创作和书法组织方面的实际情况。

  艺术家张海

  由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主办,浙江、上海、江苏各地省文联和省书协协办的“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江南三地(杭州、上海、南京)巡回展杭州站4月30日上午十点在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展厅)开幕。yishujia.findart.com.cn

  这是张海主席继0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首次个展之后的第二次个展,也是首次下江南的个展;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到浙江举办展览。江南三地首站选在杭州,是因为张海曾经说过:“我对浙江书法持仰望态度。有机会,一定去杭州办个展览。”从中原书法的领袖,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的老大,张主席还是言行一致。yishujia.findart.com.cn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主席,此次展览大腕云集、媒体蜂拥、观者如潮是可想而知的。

  “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的展览名称是1995年沈鹏先生为张海书法集撰写的序文题目。较为恰切地概括了张海在书法创作和书法组织方面的实际情况。

  该展览区别于其它书法展览之处在于作者四体兼擅。根据这一特点,展览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综合一览,是四种书体整体展示,每种书体为四条屏,共十六条。第二部分:行草和楷书。第三部分:篆书和隶书。第四部分:“我的心声”,除四条不同书体的对联与前面呼应外,还有一段文字即《我的心声》,是作者几十年创作的心得。作品之外,还有六篇作者创作感言。yishujia.findart.com.cn

  展览共展出作品近50件,多为近几年的创作,最小的为扇面,最大的为八尺十三条屏;还有一小部分是前几年创作的,形式多样,基本上反映了近十年的创作面目。

  展品的大部分为八尺四条、六条和多条屏组合形式。所有展品均为框式,精良而大方。书写内容为历代名家诗词文章及少量自作诗、题跋。

  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江南三地(杭州、上海、南京)巡回展的首站杭州站的开幕式吧。

  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江南三地(杭州、上海、南京)巡回展

  主办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杭州

  展览时间:2009年4月30日-5月10日

  展览地点: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展厅)

  开关时间:9:00-16:30

  协办单位: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省西湖美术馆

  上海

  展览时间:2009年5月20日-24日

  展览地点:上海美术馆(南京西路325号)

  开关时间:9:00-16:00

  协办单位: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南京

  展览时间:2009年5月30日-6月4日

  展览地点:江苏省美术馆(南京市长江路266号)

  开关时间:9:00-16:30

  协办单位: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法律维权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箱:zhsfysg@126.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065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169号   技术支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