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近距离——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

来源:《中国书法报》   刊发时间:2015-05-04   作者:李世俊

“兰亭”近距离

——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

 

李世俊:张主席,“中国书法兰亭奖”作为全国书法最高奖,投稿时设立门槛的出发点是什么?现在的展览,是“二王”派多一些还是其他的多一些?很多人说获奖作品大多是“展览体”,您是怎么看的?

  海:当初“兰亭奖”没有门槛,中国公民及海外华人、书法爱好者均可以投稿,这与“国展”的参与者基本一样。“兰亭奖”既然是全国最高奖,就应该突出“兰亭奖”的特色,所以建议设门槛。奥运会和全运会都有门槛,必须达到一个基本的标准,这个门槛应该是中国书协会员。刚提出这个标准的时候,认识并不统一。但是从长远来说,对强化精品意识有积极作用,与兰亭最高奖精神相契合。大家经过反复讨论,达成了共识。再后来,根据大家建议在佳作奖的基础上又增设了艺术奖。终身成就奖年龄的限定也由最初的年龄80岁,改成了75岁。上届“兰亭奖”增加了艺术奖,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虽然设定了门槛,但投稿的大多还是中国书协会员中的青年作者,无法全面地反映当时设立“兰亭奖”的初衷。增加了艺术奖后,就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在看来,“兰亭奖”从奖项设置到评选细则等已趋成熟完善,广大会员基本满意。

    至于你说现在的展览,应该是“二王”多一点,还是其他多一点,我自己认为这个不应该限制,展览作品应该不拘一格,百花齐放,艺术水准是首位的。即便是在绍兴举办“中国书法兰亭奖”,参与者也并不一定都得写“二王”,否则就背离了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我们的初衷。实际上举办“兰亭奖”,最本质核心的东西,是弘扬“兰亭”精神,即创新精神。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也属于创新的。因此,我们设“兰亭奖”,应该弘扬的就是“兰亭创新”精神。至于“展览体”,可能是部分观众对在一个时期展览中出镜率较高作品的一种含有贬意的叫法,我不大赞成。作者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追求,这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展览作品风格走向,主要取决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作者提供什么风格的稿件;评委只能从来稿中做出选择,因此,作者是左右现状的关键因素。而评委的选择起着导向作用。对于一个展览而言,投稿者众,入选者少。选择了这一种风格,也许另一种面貌就会被边缘化。这个问题到任何时候都改变不了。应该相信现在评委的眼力和态度。

 

李世俊:有人说“中国书法兰亭奖”应该是国际的书法奖,应该把“中国书法兰亭奖”办成国际性质的,面向国际征稿。这个您怎么看?

  海: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也可行。只要从事与书法创作相关的人,都应该知道“兰亭是传承光大“兰亭精神”。将来适当时候可以创造条件制定规则,让更多国家、地区的书法家参予其中,“兰亭节”初办时也曾邀请不少境外著名书家参加。但因现在的“兰亭奖”是经过中宣部批准,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如何面向国际,需要认真研究。毕竟国际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令可以单独设立奖项。再举办“兰亭奖”时,在与“兰亭奖”设立初衷一致的原则下,视野可以变得更开阔一些。使“兰亭奖”更加丰富、多样,辐射力影响力更大些。

李世俊:例如将来可以设置日本组,台湾组、港澳组等。

  海:现在谈这些具体问题为时尚早。不论是日本书家,还是港澳台地区的书法家,都有自已特点。日本书家眼中的兰亭和我们可能有不一样,日本书家很擅于吸收外来的文化,消化以后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方面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李世俊:现在还有人建议,中小学都开书法课了,“兰亭奖”是否应该为中小学生也专门设立一个奖项,给予青少年一定的鼓励?

  海:“兰亭奖”是全国书法最高奖,如前所说,他是有门槛的。把中小学生的书法作品纳入到“兰亭奖”,怎么纳入,需要探讨和研究。我自已认为,不一定要纳入到这个系列。现在评的是创作奖,对中小学生而言提倡临摹更客观些。今天上午的开幕仪式上,有中小学生朗诵了《兰亭序》,我觉得也可以让他们临摹《兰亭序》,然后进行展示或评奖,这也是一种鼓励。

 

李世俊:还有一种说法,我们的评奖也要借鉴一下日本的方法。例如日本评奖是同一作者必须连续获得两次三等奖以后,才能进入二等奖,像晋级似的。进入二等奖之后,连续获得两次二等奖之后才能进入一等奖。我们的评奖机制是今年获奖,也许这一辈子或者下回就没了。而日本是要有一定积累。我们是否也可以参照一下日本的这种评奖机制呢?

  海:对于日本书法界如何评奖,我没做过深入调查。但从您的谈话中,可以想到这涉及激励机制问题。我想,不仅仅是“兰亭奖”需要这样。对广大会员也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激励机制。我们注意到有的作者即使多次入选获奖,仍然继续前行,把对书法的热爱转化成永不枯竭的动力。有一些作者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在获得一定荣誉之后,就止步不前了。日本的这种评奖规定也是一种激励办法,获得了某种资格,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再晋级,旨在鞭策书法家不断向高处攀登。这些年书协也在思考如何建立一个长效且有效的激励机制。去年开理事会时,我也曾再次提出这个问题。拿会员来说,无论你是已经入会几十年的会员,还是刚刚入会的会员,都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并没有区别。这个和围棋界不一样,你会下围棋通过考核,初期可能才是一段,而我可能是九段,其实都是下围棋的,棋艺有很大不同。虽然二者不能作简单比对,但其理是一样的。假如我们把会员分成若干级别,入会后定为几级,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之后根据你的会龄、参加过什么层次的、多少次展览,才能晋升到某一级。在这个级别上又参加了多少次展览或者获奖,然后加以评估,才能再依次晋升。通过这样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机制,就有可能避免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有高原,没有高峰”现象,从客观上促使书家不断地潜心创作优秀作品、不断地攀登。之后,如果能够通过一个相对科学的手段,在级别和作品的艺术价值之间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契合点,那就会更好些。去年我在江苏省文联讲,“长效激励机制大家可以探索,制度不是为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体而设计,而是要为书法事业的未来发展繁荣着想”。这如果能付诸实现的话,有几十年会龄且不断进取的中国书协会员和刚刚加入的会员是不一样的。

王登科:这个好,通过对每个会员成绩的考核,每年举办一些邀请展的时候,就可以有章可循,择优选择了。

  :这个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很难了。但话又说回来,只要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有了顶层设计,实践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就设法解决什么问题,逐步完善。如果光想不去做的话,那将永远是在原地踏步。

李世俊:主席谈的,我们《中国书法报》可以先做尝试。从今年开始搞一些活动,入展一次或者两次,怎样晋级,到时我们可以设计出来。

  海:你们可以先拿出个方案,请一些书界资深的专家朋友一起讨论研究,还可以借助于其他学科成熟的做法,甚至跨界。例如像网球运动员,每年必须去参加比赛。因为不去参加比赛,就没有积分,没有积分,你的排名就会下滑,甚至从“0”开始。

王登科:另外,主席,我觉得中国书协通过这样一个“中国书法兰亭奖”,还带动了绍兴的地方文化旅游,这种尝试非常好。

  海:嗯,五届“兰亭奖”的举办,已经逐步形成“品牌”效应,这个品牌的影响力是深远的,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地释放出来。

王登科:通过中国书协的这个活动又把这个“品牌”激活了,现在这几天很多人都在关注绍兴,所以这一段的旅游也特别爆满。

 

李世俊:主席,您看我们《中国书法报》到现在已经发行15期了,我们的办报理念是借助杂志和报纸的两个属性。杂志的属性是一个好的封面,报纸的属性是一个好的标题,放到一起,报纸才能办得有看点。书法是文化的一个符号,是文化的基因,我们希望用书法来阐释文化。对于《中国书法报》,请您为我们提些希望吧。

  海:作为一张公开发行的报纸,15期从时间上来说还是比较短的,还很年轻。我觉得《中国书法报》势头很好,思路清晰,导向正确,版面富有新意,你们的创新精神可嘉,但还应该多听听方方面面的意见,不仅是从办报人那里,更多的要从读者那里。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妨开几个座谈会。当然,容量有限,要想满足所有人的诉求、包罗万象是很难的。一张报纸如果各个层次的诉求都能满足,那样也就没有自己的特点了。如果没有了自己的特点,报纸就会慢慢失去自己的读者群了。从这几期看,《中国书法报》与同类的专业报纸相比,已经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有自己的特点了。通过开不同类形座谈会,听听不同的意见,集思广益,一定会把《中国书法报》办成书法家最喜欢的报纸。过去我也做过一些报刊的主编,但是投入不够,也提不出什么具体的建议。现在各种媒体,已经不能与几十年前同日而语了,纸媒要研究如何异军突起,利用自身优势赢得读者的信赖,通过良性竞争来吸引读者,为书所法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法律维权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箱:zhsfysg@126.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065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169号   技术支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