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张海书法的创新性

   刊发时间:2010-09-13   作者:牛永海

涌动的生命张力

——解析张海书法的创新性

  当代中国书坛,张海无疑是一面具有代表性的领军旗帜。4月30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岁月如歌”——张海书法展览在中国美术馆盛大举行。此次展览以“岁月如歌”为主题,蕴含着张海先生沧桑的人生与书法经历,寄托了悠扬、浪漫的人文情怀。纵观此次展览,作品的整体构想、外在形式、风格面貌、作品内涵以及所呈现出来的大气、高亢的现代主体审美精神,较张海2009年在杭州、上海、南京等地举办的“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又有新的突破与创新之处。

  张海先生在代序中这样描述:“而如今,个人的爱好,已成为创新的自觉;自己的追求,背负着社会的重托。不在乎青春弃我而去,不在乎超越自我有多少折磨,志在出一件无愧时代的精品,志在交一份被历史记住的佳作……”。 “岁月如歌”,体现的是一首热情豪迈的歌、思索奋进的歌、坚定创新的歌。大量成熟、精品的书法作品出现,体现出了他在艺术道路上的执着与奋进,体现出一位艺术家的宽广胸襟与真挚情感。

  张海先生以深沉的笔触、饱满的热情,真诚的讴歌生活、讴歌书法,孜孜不倦的学习创作、低调而谦和的为人师表、淡定从容的做事风度以及富有责任感的社会使命意识,构建成了我对张海的认识与敬佩。

  “岁月如歌”,唤起了书法领域的又一高潮。无论是张海先生的作品还是他的精神,都值得我们现代书家学习与坚守。

  张海先生对于书法艺术具有敏锐的感悟能力、正确的审美观念、扎实的笔墨技能技巧与真实的情感流露,他在古典精神的基础上,不断的嫁接、更新,从而形成了具有张海个人风貌的书法笔墨语言,体现出他时刻追求创新的精神状态。张海先生真草隶篆四体皆擅:楷书呈现出生拙厚重,行草书体现出了自然之趣,隶书彰显出遗貌取神,篆书章法参差错落。隶书中有着草书的笔韵,楷书中流露着行书的意境,篆书中有着隶书的体势,行草中又有着篆隶的风尚。体现出张海先生功力与内质的修炼。

  谈起张海,我认为他最大的成就在于诸多的创新之处。在书坛上,他的“草隶”和“破锋行草书”早已被书界所瞩目。他的书法具有独特的体式和独特的笔法。“草隶”方面,借用师古的笔法,融合现代意识的笔意,独特的背抛钩,鲜明的转折,淡化了传统意义上的“蚕头燕尾”,达到了不用燕尾就能表现出飞动的神态,在字的造型上营造出自己的理解和感觉。他以汉隶为本,个别点画用行草书加以调整,将汉隶、汉简、行草书笔意有机糅合。同时还将简、帛、残纸作为一种“语汇”活化在书法表现之中而渐成卓尔不群的“张海范式”。 而他的行草书体势张旭、怀素,吸收多家技法,有米芾的爽利、董其昌的流利、王铎的方峻,他横跨在碑帖上去塑造自己的风格,用笔极尽笔锋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线条之风,达成了经典笔意在精神层面的流通,极具个性又变化丰富的用笔恰恰表现了张海字体的神采,属于独创。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张海在书写过程中不断的调峰,用枯笔营造出浑朴莽苍,老笔纷披,酣畅淋漓,墨气四溢,锋散而神聚的气韵,具有强烈的视觉表现力。从“草隶”到“破锋行草书”,标志着张海书法独特笔法的形成。

  张海书法独特笔法的创新之处在于发挥极致的线条表现,他的书法线条腾跃,激情洋溢,线条之间众多的交叉与组合充分体现了一位书家对线条的驾驭能力。欣赏张海先生的书法,迎面扑来的就是线条的魅力与整体的气势。线条的质感与张力,线条之间的映带呼应,自然而然连成一幅幅带有音乐符号的书法,欣赏他的书法,就仿佛在听一首首无声的交响乐。

  张海先生的笔墨语言承载着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代表着鲜明的时代意识与旺盛的生命力。除了线条带给我们的冲击力,在作品中还具有很强的用墨意识。他提出:“故善用笔者,必先重乎墨,方能笔墨相发,相得益彰”。他在笔墨上,强调“书写性”,用笔用墨苍茫刚健、意趣横生,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境界,以丰富的墨色变化去增加形式的表现力。他于2007年创作的的草书条幅《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中采用的一笔书,鲜明充分的表现出张海先生侧重于墨色的干湿浓枯变化。

  艺术需要夸张,需要渲染和烘托。张海先生线条与用墨的大胆创新营造出他作品中的夸张与奔放的造型,成为生动、浪漫的表现。他的书法运用了顺势自然的夸张造型,形成了刚健浑朴,质实老辣,正大气象,大胆恣肆又不失含蓄内敛的书风。特别是隶书作品中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变形,却又在法度之内。书写的夸张之处蕴藏着他情感最强的节奏与旋律。张海先生将创作的激情融入笔法的变化之中,是情感变化中最抒情的时刻,是墨韵变化的精妙之处,是情感的律动与笔墨技巧的完美契合。他的作品不但外在形式夸张,同时还具有内在的文化品质,这是难能可贵的。

  书法是一门抒情写意的纯抽象艺术。《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这句话不仅臻于“技进乎道”的境界,还蕴含着“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意义。古代罗马文艺理论家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中提出艺术崇高的来源:“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流露的那样能够导致崇高”。因此说,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依附于强烈而激动的情感之上,如《兰亭序》、《祭侄文稿》等。情感的体验与运动决定了一件作品的运动节律与形式构成。张海的艺术创作,正是理性笔墨与激情挥洒的典范,激情中体味理性的流露,理性中彰显激情的洋溢,他那汹涌澎湃的艺术激情,一泻千里的恢宏气势,斩钉截铁的用笔,创新独特的结体,大疏大密的章法,在他那胸有成竹的运筹下,演绎的游刃有余,散发出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他的书法体现着本体语言的内质之美。

  “岁月如歌”——张海书法展览,以大胆而创新的展示模式,十分令人瞩目。条幅、横批、卷轴、册页、对联等多样的书写款式,包括在纸质的选择上,篇幅的大与小,作品的摆放位置等方面都是主人精心安排的结果。展览区中还设立了“观众签名墙”,这些形式的设计性,体现出张海先生手工与思维的双重作用。张海先生用他的一首散文诗作为展览的前言,冲破了以往书法展览的俗套,力求以新颖、动人的形式,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展厅效果。在这方面,也能体现出张海先生的创新意识。

  谈张海先生的创新与影响,只谈及书法本身是不够的。他的理论意识同时引人深思。他具有崇尚回归传统、重温经典、创造经典的内在理路。理论方面,通过对当代书法发展困境的判断、时代“问题”的思考、具有使命感的忧患意识,提出 “代表性”主张、“一厘米”观念、“和谐有为书坛”、“经典与大家”观点等艺术主张,已成为当今书法发展的重要话题,同时体现出了张海先生特有的前瞻性与责任感。

  观念决定认识,认识的高低决定书法作品的品味。张海的书法入古、出新、求精。精工而富有巧思。“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他敢于突破,敢于否定,敢于抛弃,敢于创新,广涉博览,在结构和形式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气息上神清骨峻、雅洁刚正,贵族气质,坚持书法的“高贵”品格。张海先生在从容自信的状态中完成了从用笔到结构再到章法、情感的丰富表现。他的书法迅疾更利于挥洒字形之风神逸态,写出巧中有拙的结构,书法的境界和品味颇高。他的作品反映出书法精神与中国文人写意精神潜含暗通,与当代心灵的自由追求合律同辄。

  “岁月如歌“,是对以往成就和最近创作动态的一次集中展示,同时也是张海先生艺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将会给当代书法以有力的推动。他的书法在集成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审美需求,融入个人才思激情,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张海是具有创新性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展现了这个时代书法创作的形式特征,创作理念以及书法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我们应当站在书法发展史的立场去研究,站在当代书法创作的立场去分析,用一种新的审美观念审视、欣赏张海先生的书法作品,定会从中受到启示。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法律维权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箱:zhsfysg@126.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065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169号   技术支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