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张海书法展”在北京隆重开幕

   刊发时间:2010-04-30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岁月如歌——张海书法展”于2010年4月30日上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开幕式。盛况空前,反响热烈。

  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纪委、中宣部,中国文联、文化部、劳动人事部、外交部、公安部、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河南省委、省政府、河北省政府、辽宁省委宣传部,中国书法家协会、全国各省市书协负责人,海外及港澳台地区书法家代表,各界嘉宾、新闻媒体,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近千人出席开幕式。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在开幕式上讲话。张海先生致答谢辞。海外及港澳台地区书法家代表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长青主持。

  张海先生是当代书坛的领军人物。1941年生于河南洛阳偃师市。现任全国第十一届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务院批准有特殊贡献的专家。曾任全国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协主席等职。

  胡振民在讲话中指出:张海先生是当代书法界的一位著名活动家,现任中国书协主席。五次书代会以来,张海先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自觉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繁荣和谐、创新有为的当代书坛的工作主张,深得广大书法工作者的拥护和认同。几年来,张海主席领导书协主席团,与协会分党组一道,相继实施了改革专业委员会、完善展览评审机制、加强理事会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为繁荣书法创作、建设和谐书协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书法界的广泛好评。他以突出的领导能力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带领和团结广大书法家及书法工作者,有力地推动了全国书法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张海先生同时又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继承传统,博采众长,结合时代的审美需求,融入个人的才思激情,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就提出“代表作”理论,之后又提出“精品意识”的主张。他近年发表的《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一文,更是以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在全国书法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张海先生此次书法展览以“岁月如歌”为主题,既蕴含了沧桑的人生阅历,又寄托了浪漫的人生情怀。岁月如歌书法展,是张海先生艺术人生的写照。张海先生墨海泛舟近半个世纪,蜚声海内外仍笔耕不辍,他为人谦和大度,广泛团结同道,在书界享有较高的威望。相信通过此次展览,能为当今书坛的创作开启新风,启发和激励我们广大书法工作者奋发进取、不懈努力,以和谐心态、宽阔胸怀、深刻感悟,热情讴歌伟大的时代和火热的生活,共同为当代书坛再添新景观、新品种,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文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本次展览以“岁月如歌”为题,蕴含深意,立体式地展示了张海先生从事书法事业近半个世纪的心路历程。一方面感叹岁月如流,事业无穷,人生有限;一方面庆幸生逢盛世,书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籍此激励自己和书界同仁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增强时代使命感,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艺术精品。

  本次展览展出张海先生各体书法作品80余件,有独道的创意:

  (1)展览区设立了“观众签名墙”。参观者无论业内业外,也不论年幼年长,都有机会留下“岁月如歌”四个字和自己的签名。这种展览者和参观者互动的形式为同类展览中所仅见。

  (2)展览在中国美术馆的中厅和东、西厅共三个展厅展出,每个展厅都有各自的主题。其中综合厅展出的是四种书体的基本面貌,其它展厅分别为隶书楷书厅、行草篆书厅。各厅展品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展示了张海先生书法艺术的不同侧面。

  (3)展厅中随作品展示的,还有一些作品的创作说明。作者介绍自己的创作构思,创作过程,对作品的感受以及作者就书法创作有关问题的见解。作者意在以这种形式,增加与观众的交流互动。

  (4)展览前言打破以往由主办单位作例行介绍的俗套,而以张海先生的一首散文诗《岁月如歌》作为前言。这种新颖的形式也是其它展览中所没有过的。在诗中,张海先生以深情的笔触,饱满的热情,真诚地讴歌生活、讴歌书法艺术,充分表现了一个老艺术家的宽广襟怀和真挚感情。

  张海先生是一位与时代同步并且标领潮流之先的当代代表性书法家。其书法风格“正大”而“独特”,以独具一格的“草隶”和“破锋行草书”为书界所瞩目。他也是一位极富人格魅力的书法组织者、领导者,从中原大地到中国书法界的领军人物,他以富有创意的系列举措,不时给书法界以推动和影响。在数十年的笔墨生涯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书法发展历程中,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富有前瞻性的艺术主张和出色的组织活动,不断精进与完善,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张海先生是极富创造性的老书法家,虽年近古稀,思想仍十分活跃。他做的每项工作,都不是对以前的简单重复,而是体现了新的创意。在本次展览的作品准备过程中,他力求以新的形式有别于同类展览。出于这种考虑,本次展览的作品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新近创作的,还有一些是历年陆续创作的册页精品。绝大部分册页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有一部分是从去年在江浙沪三地巡展的“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中挑选出来的精品。张海先生在书法风格形成后,并未止步,而是不断思考当代书法发展的一系列问题,通过不断深入传统经典,锤炼、提升自我风格。此次书展,既是对其以往成就和最新创作动向的一次集中展示,又是他艺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将会给当代书法以有力的推动。

  张海先生书法艺术“正大”而“独特”。其艺术创造秉承深厚传统,又体现出鲜明原创性,书法刚健浑朴,质实老辣,具有正大气象。

  张海先生“篆隶楷行草”诸体兼擅,各书体间善于融会贯通,兼收并蓄,诸体又都形成了自家独特的面貌。

  “独特”,是指张海先生书法的创造性。其原创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独特体式和独特笔法。独特体式表现在张海书法所形成的独特面貌。诸书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其八十年代既已享誉书坛的“草隶”和近年完善形成的独具一格的“破锋行草书”,他在篆书、楷书也有独特成就。

  张海先生的“草隶”。张海于隶书入手最早,用功最多,早年曾遍临诸碑,最终定位于《封龙山颂》,形成宽博、酣畅的基本风格,八十年代初曾获河南省书展一等奖,被业界称之为“草隶”。张海“草隶”把汉隶、汉简、行草书笔意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以汉隶为本,个别点画用行草书加以调整,笔法上不用“雁尾”形态而能表现出飞动之势,具有鲜明的体态特征。

  张海先生的“破锋行草书”。张海先生的行草书为世人所知虽晚于隶书,然而其成就并不逊于隶书,甚而过之。1992年在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上以高票获奖的即是一幅小行草。此后,融合碑帖,广采博收,草书体势取张旭、怀素,陶冶镕铸,出以已意,力求不落前人窠臼,最终形成了“破锋行草书”。“破锋行草书”属于张海书法的独创。其作品气象浑朴莽苍,老笔纷披,酣畅淋漓;细看则墨气四溢,锋散而神聚。使作品中线的流动与块面的凝重相映成趣。从“草隶”到“破锋行草书”,标志者张海书法独特笔法已经形成。

  张海先生的“草篆”与“草隶”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海先生的楷书受《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等魏碑作品影响较深,用笔方折劲健,古朴雄强。张海的小字行楷书,展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内秀”气质。

  张海先生书法创作的可贵还在于作品体现出其创作的现代意识。他的创作常常针对着具体的艺术“问题”:他说:“我常常思索的一个问题是:下一步怎么办?如何有新的突破?”(《岁月、激情、兴趣》)经过自己的审慎思考,用笔墨语言作了形象的回答,他反对没有想法的惯性书写。这是难能可贵的。

  张海先生是一位有鲜明艺术主张的书法大家,他所撰文提出的“代表作”主张、“一厘米”观念、“和谐有为书坛”、“经典与大家”的观点已经成为当代书法发展的重要话语。他的艺术主张,来自对当代书法发展境遇的准确判断、对时代“问题”的理性思考和深沉的忧患意识,从而体现出前瞻性。

  张海先生非常看重理论的价值。张海先生虽然不是以理论家名世,但他多年来一直在思考当代书法事业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并经常提出一些影响深远的理论命题,在九十年代,他倡导了“让我们沉下来”的主张,发表了《关于代表作的思考》一文,提出了著名的“代表作”思想。在近十年,尤其是他领军书界以来,倡导“和谐繁荣创新有为书坛”、“经典与大家”的理性思考。2008年,他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一文,在全国书法界引起广泛关注,一些报刊开辟专栏,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各报刊先后共发表文章40余篇,现已以《时代的呼唤》为题结集出版。这次讨论对书坛澄清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推动当代书法艺术的全面复兴有着积极的意义。

  张海先生的以上各观点有一以贯之的内在理路,即:回归传统,重温经典,创造经典,真正推动中国书法的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书法在国民素质培育和文化心理建构中的独特作用。

  作为新时期以来书法复兴的见证人,张海先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就从事书法组织工作。他以过人的胆识和前瞻意识,举办了许多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七十年代末期请外地老艺术家到河南讲学,八九十年代墨海弄潮展、中原书法大赛、国际书展、河南书法周、书法龙门奖、书法助学金等。2005年,张海先生担任中国书协主席以来,中国书协五届主席团和分党组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按书体设置专业委员会,发挥理事会的作用,把理事会由一届一次改为每年一次、在重要展览评选中建立监督机制,使组织和评审两权分离,实行理论研究课题申报,建立书法发展基金会,倡导关注西部、关注老年、关注弱势群体,以及书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书法走向世界诸方面也都有新的突破等等。这些改革措施逐步实施,其功效也逐步显现出来,在全国书坛反响良好。

  张海先生一贯热心公益事业,除多年坚持奖励优秀作者外,还坚持资助希望工程和贫困大学生多名,捐资书法发展基金会。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个人捐资120余万元;在刚刚发生的玉树地震中,张海先生个人捐款150万元。另外,他还捐资近百万元,资助中国书协学术课题的立项研究。

  张海先生在国际书法界有相当的知名度。从1986年开始,先后十多次到日本东京、大阪等地举办书法展览,1990应邀到新加坡讲学,从九十年代起先后四次在香港举办书法展和讲学,并担任全港双年艺术展评委,其作品还曾在韩国、法国、德国、荷兰、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展出。

  张海先生在文艺界的从事组织工作的丰富阅历,涵养了其心胸,增加了其发现艺术创变问题的敏感性。张海的书法艺术,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惨淡经营的结果。正是有了广博的人生阅历和海纳百川的胸襟,张海的艺术创作才有着深厚的潜力。

 

作品展示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法律维权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箱:zhsfysg@126.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065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169号   技术支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